中城城跡為一山城,地處中城村到北中城村,從東北到西南幾乎呈一直線,位於標高150~170公尺的石灰岩丘陵邊緣的山域。東南側為15公尺以上的垂直斷崖,西北側為極度陡峭的斜面,要進入城裡只能沿著正門和裏門面對的南北丘陵尾,擁有易於防守難以攻堅的地勢之利。由六個城郭組成,城牆以琉球石灰岩堆砌而成,巧妙地利用自然的岩石和地形條件,擁有美麗曲線之古城。
從城堡能眺望風光明媚的景致,東側可遠眺中城灣、太平洋,西側可瞭望宜野灣市和東海,北側的勝連半島、讀谷村,南側的與那原和知念半島,全部盡收眼底,成為風景名勝之地。
琉球王國約於570年前形成,長達450年的期間統治南西群島,為實際存在的王權國家。明治維新日本政府成立的1879年,國王被放逐,改設置沖繩縣(廢藩置縣),琉球王國正式走向歷史。
Gusuku為城堡之意,主要由被稱為「按司」的領主豪族於12~16世紀,佔據農村集落為各自的領地,並開始築起自家居城兼防衛據點的城堡。
琉球王國時代據說有多達300個以上的城堡,中城城跡是二次大戰中受戰爭損害程度最小的居城,也是縣內保留最完整原型的古城,有極高的歷史及戰略價值。
中城城的確切建築年代不詳,據說在14世紀後半由先中城按司傳承好幾個世代持續興建而成。1440年左右座喜味城主「讀谷山按司:護佐丸」在王府的命令下移居中城城,於1458年自刃之前,先後增建了北之郭、三之郭,為當時最高明的築城技術。
護佐丸滅亡後,在一之郭內設置間切番所、中城村役所,於1945年3月左右因戰爭而燒毀之前,為中城村的行政中心。
戰後在縣政府的管轄下,首次改建成包含動物園和遊樂場的公園用地,成為民眾生活休閒的好去處。
1972年(昭和47年)5月15日沖繩回歸日本,被指定為國家史跡。2000年(平成12年)12月2日納入「琉球王國古城及其相關遺產」被登錄為世界遺產。2006年(平成18年)4月6日被日本城郭協會選為「日本100名城」。
中城城建造的時間及建造人物至今不詳。
據說原本是當時的豪族「先中城按司」的居城,知名的城主則是有名的護佐丸。
護佐丸生於山田城,繼承為読谷山按司,和知名的第一尚氏王統時代的英雄・尚巴志一起完成了三山的統一。「按司」為當時的領主,也是統治者。
其功績受到認可,獲賜讀谷山的領地,在座喜味建築新城並移入居住,以讀谷山按司身份,協助尚巴志王完全琉球統一的偉業。
但為了牽制當時勢力不斷擴大的勝連城主阿麻和利,琉球王命令護佐丸移居中城城,成為中城按司。後於1458年,第一尚氏王統第6代王・尚泰久在位時在阿麻和利突擊下而滅亡。
據傳說,覻覦天下的阿麻和利為了除去位居首里和勝連之間的中城按司・護佐丸的勢力,向尚泰久王進讒言,誣賴護佐丸欲謀反叛主,尚泰久聽信讒言,命令阿麻和利討伐護佐丸。
護佐丸看見高舉首里王府軍旗突擊而來的阿麻和利軍,看穿阿麻和利的陰謀。為表示自己對王的忠誠心,誓言「無法反抗王府軍」,將還年幼的三位兒子託付給乳母,和妻子一起自殺。後來阿麻和利的讒言被拆穿,據說被王府軍攻滅。
此歷史事件被稱為「護佐丸・阿麻和利之亂」,成為沖繩獨特的藝能舞蹈劇「組踊」的題材傳頌。也有人認為「忠臣・護佐丸、逆賊・阿麻和利」的構圖是首里王府的看法,阿麻和利才是農民心目中的英雄,成為琉球史上最大的歷史之謎。
1853年要求日本開國的美國裴禮提督一行人在前往日本本土的途中行經琉球而短暫停留,並派遣探險隊進島內,調查中城城跡,並且留下了當時城堡狀況的繪圖和測量圖面等。
在裴禮監修的「日本遠征記」中「~城牆要塞的材質為石灰岩,此石造建築物之構造令人讚賞・・・以非常精準的切割堆砌技術建造而成,完全沒有使用漆或水泥,卻擁有長遠的耐久性,實在令人意外。~」(摘錄)如此記載,對於當時能抵擋400年以上風雨摧殘的城牆給予高度的評價,琉球人的建築技術之高明連當時先進的美國軍人也為之驚嘆。
※參考資料:琉球王國古城及相關遺產、中城村的文化財、中城城跡手冊、中城村 地域散策、歴史之道 中頭方東海道「Hanta古道」